
鹿茸是雄鹿春季新生、尚未骨化的幼角,因其富含蛋白質、多肽、胺基酸及多種礦物質,長期被視為珍貴的滋補素材。近年來,隨著營養學與細胞、動物模型研究的發展,鹿茸中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免疫調節以及骨關節代謝相關潛能逐漸受到科學關注。本文將從鹿茸的營養成分出發,整合現有研究成果,並提供食用方式、適用族群、注意事項及常見問答,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鹿茸在骨骼與關節健康相關研究中的探索價值與應用潛力。
一、鹿茸是什麼?
鹿茸是指雄鹿於春季生長期,尚未骨化、覆有茸毛的幼角。在動物學上,角是唯一哺乳動物每年可完全再生的骨骼構造,而鹿茸正是其成角前的「茸體」部分。鹿茸自古以來即被視為珍貴滋補素材,《本草綱目》記載「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健筋骨,內治一切虛損。」顯示其長久以來的藥食應用價值。
按照部位可分為:頂段(俗稱「鹿片」)、上段(粉片)、中段(血片)、底段(骨片)等。

二、鹿茸的營養成分
鹿茸乾物中蛋白質含量可達 60%,主要活性成分包括:
- 胺基酸與多肽:佔總成分一半以上,參與組織修復與代謝反應。
- 脂類與磷脂:協助細胞膜構成與能量利用。
- 礦物質:如鈣、磷、鐵、鎂、硒等,支持骨骼與代謝功能。
- 生長因子與激素樣物質:參與組織再生與修復過程。
不同部位的營養組成略有差異:
- 頂段與上段(嫩茸):血液供應豐富,含高量蛋白質、脂質。
- 中段與底段:含鈣、磷等無機成分較高,結構較硬。
三、鹿茸的功效研究與骨關節相關潛能
四、適合補充鹿茸的族群
- 熟齡與中年保養者
- 冷底、容易手腳冰冷者
- 準備懷孕或調理體質者
- 體力衰退、需補充精力者
- 中年女性進入更年期調養階段者
五、鹿茸怎麼吃?
- 產品形式:粉劑、錠狀、膠囊。
- 建議用量:每日約 200 mg,初期從低劑量開始。
- 建議食用時間:早上或中午,避免睡前進補。
- 搭配建議:可與紅景天、Q10、鋅、硒等複方搭配。
- 來源安全 : 合格且有檢驗報告的大廠牌,較安全有信譽。
六、鹿茸食用禁忌與副作用
可能不適:
- 消化道不適(噁心、腹脹、胃痛)
- 過敏反應(皮疹、臉色蒼白、心悸)
- 上火症狀(口乾、燥熱、失眠)
需避免或謹慎使用族群:
- 懷孕、哺乳期女性
- 激素敏感疾病(乳腺癌、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等)
- 體質燥熱、易上火者
- 服用抗凝、荷爾蒙或免疫調節藥物者
七、常見問答(FAQ)
Q1:年輕人也可以吃鹿茸嗎?
A:視個人體質,若易燥熱或長痘,長期熬夜肝火旺盛者,建議先評估。
Q2:女性可以吃鹿茸嗎?
A:可以,中年女性亦可作為體力與骨骼支持素材。
Q3:鹿茸要吃多久才有感?
A:建議持續 8–12 週,搭配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
Q4:可以和其他保健品一起吃嗎?
A:可搭配維生素B群、Q10、鋅等,但有藥物使用者需先諮詢專業。
Q5:鹿茸粉與膠囊有差別嗎?
A:營養成分相近,但粉狀保存較為困難,天氣潮濕時易受潮,膠囊較方便保存及補充。
Q6:有慢性病的人能吃鹿茸嗎?
A:糖尿病、高血壓、腎臟或肝病等慢性疾病者,應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八、營養師建議
鹿茸屬中藥素材,建議循序漸進使用,搭配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初期從低劑量開始觀察體質反應,並依個人性別、年齡、代謝與健康目標調整使用策略,使鹿茸作為日常飲食輔助,支持骨骼及關節生理維持。
參考文獻
- Xia, P.; Liu, D.; Jiao, Y.; Wang, Z.; Chen, X.; Zheng, S.; Fang, J.; Hao, L. Health Effects of Peptides Extracted from Deer Antler. Nutrients 2022, 14, 4183. https://doi.org/10.3390/nu14194183
- 梅花鹿鹿茸免疫調節之研究. 作者: 朱蕙蘭http://libir.tmu.edu.tw/handle/987654321/53361
- Cheng WJ, Yang HT, Chiang CC, Lai KH, Chen YL, Shih HL, Kuo JJ, Hwang TL, Lin CC. Deer velvet antler extracts exert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rthritic effects on human 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and distinct mouse arthritis. Am J Chin Med. 2022;50(6):1617–1643. doi:10.1142/S0192415X22500689.
立即享優惠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jpg)
.jpg)


